作品鉴赏

海潮人文丨这位来自安徽的新居民,写得一手好书法

来源:-舟山网
“工地上的读书人”系列报道
海潮人文丨这位来自安徽的新居民,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喜欢写书法,每天洗去来自工地的疲惫后,常常拿起毛笔舒缓自己的情绪。
买字帖、看传记是他最喜欢的事,家门口的“树人书店”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。
他名叫郑峰,一位来自安徽阜阳的新居民,今年44岁。
他是工友眼中的“书法家”
见到郑峰的时候,他刚刚从鲁家峙的工地回来。“回家吃午饭能省点钱,其实骑电动车来回挺方便。”他笑称。
郑峰和妻子都在工地上做钢筋工,从2000年来舟山打工,已经整整20年。
房间门口有一张不大的折叠桌,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,也是郑峰平常写书法的地方。
说起郑峰的书法,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。
郑峰的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,高中毕业的他既会写书法,也会绘画。郑峰从小耳濡目染,也喜欢上了书法,上学后又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有过几年的学习经历。“初中毕业以后,我就出来打工了,所以没有继续学下去。”说起书法学习,郑峰不无遗憾。
之后,郑峰在面粉厂、砖厂都打过工,在山东青岛时,写书法就是他每天下班后唯一的乐趣。每当他临摹字帖,旁边的工友总会过来围观,大家对他的书法也是竖起大拇指。
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、柳公权楷书……都是他临摹的对象。“当年没跟父亲学绘画,是我现在比较后悔的事情。”
为谋生放弃书法再学习
如果不是为了打工赚钱,或许郑峰过着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。
这还要从他刚结婚时,遇到的阜阳当地的书法家袁振华说起。
袁振华在朋友处听说郑峰的书法写得不错,就上门拜访。
“当时成家不久,家里挂着不少自己写的书法作品。袁振华到我们家看到我写的作品后,想收我做关门弟子。”郑峰感慨,如果那时候跟着袁振华学书法,可能现在就不是一个钢筋工了。但那时候要养家糊口,忙着赚钱工作,不得不放弃书法学习。
“早些年,在我20岁左右时,每年春节前,都会和父亲一起写春联、卖春联,一个春节下来,也能赚2000多元。”郑峰回忆,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。
写春联的习惯,郑峰至今依然保留。每年春节,自己家的、女儿家的、大舅子家的春联,都是他亲手所写。“我看别人家的春联都是网上买来的印刷品,只有我们家是手写的。”
老家的人知道郑峰的书法写得不错,常常来求取他的“墨宝”。
“我们老家风俗,结婚要写各种各样的帖子,就有人叫我来写喜帖。虽然有时候挺费劲,也花时间,但是我挺乐意。”他告诉记者,老家当地还有一家拉面馆的匾额也是他写的。
这家拉面馆的经营者当初想请郑峰的一位亲戚写匾额,但亲戚没空,就推荐郑峰。记者发现,只要说到书法,郑峰特别开心,声音也稍微亮了些。是的,这是他最骄傲的事情,他说:“那种感觉说不出来,只要手里有笔,就感觉心里很踏实。”
写书法、看书是他最大爱好
到舟山工作以后,他就和妻子早出晚归,打工赚钱。
起初,在工地上,鲜少有人知道郑峰写得一手好书法,直至在工资单上签字时,郑峰的字总是特别工整漂亮,众人才知道他的这一特长。
工友们总是特别羡慕郑峰会写书法,有时候需要签字或者字写得漂亮点的时候,总是叫郑峰代写。工地工作很忙,只有下雨天不开工的时候,郑峰才有时间练练书法,看看字帖。
图书馆、新华书店是郑峰闲暇时最常去的地方。
除了看些人物传记、书法字帖,郑峰还会翻阅一些和钢筋工技术有关的书籍。“平时工作中会发现,对一些技术不是很了解,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就会再学习一下。”但他很少买书,“好的书都不便宜,我们在外赚钱不容易,平时生活开支这些没办法省,书就少买一点,老家还有一个儿子在上学,得多攒点钱。”郑峰家中的书不多,仅有基本练书法用的书法作品集、字帖等。唯一省不了的就是写书法的毛笔、墨汁、宣纸等。
“我平时用的毛笔就几元钱一支,湖州的毛笔最好,可是价格不便宜。墨汁最好是‘一得阁’,另外宣纸也得好,不然很影响写字。”他在网上看中了这样一套。
对于郑峰的书法爱好,家里人并没有反对。妻子介绍,郑峰练字很“简单粗暴”,一张折叠桌一摆,毛笔一拿,纸铺上桌,立马临摹起字帖来。
练书法对郑峰来说已经成为习惯。20多年时间,只要自己在家里,就会常常拿起毛笔练习数个小时。休息在家,做得最多的就是拿出字帖,临摹写字。
也许是因为爱好,也许有着小人物遥不可及的梦想,但正是这些,支撑着郑峰在忙碌而平凡的生活中坚持了这么多年。也因为普通,这份坚持,更令人动容。

上一篇:陈冠英张维萍夫妇话生肖之七:百骏腾骧
下一篇: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展在莱山开展(图) 返回列表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